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阅读次数: 来源:芜湖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发布时间:2020-01-20 10:52 [字号:    ]

编者按

  今天是11月29日。

  亲爱的读者,当您第一时间读到这篇报道时,我们的主角——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正在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成果展示会”。在来自全国各地的31家参展企业中,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不仅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唯一的企业,也是以承担全国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交易为服务宗旨的唯一一家涉农企业。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商务部等8部门于2018年4月推出了《关于开展供应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并在全国遴选出55个城市、266家企业作为试点。通知规定试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供应链技术和模式,构建和优化产业协同平台,提升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供应链,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这次“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成果展示会”,是为了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展示、交流试点中期成果,促进全国供应链水平整体提升。

  作为展会中涉农企业的重要代表、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唯一的企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方面有哪些做法和亮点呢?对推动全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呢?如果您不能亲临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观,那么,不妨读一读这篇报道,或许能够解答相关问题——因为这篇报道与在厦门参展的相关内容都是来自故事的同一主体——全国棉花交易市场。

  目前,福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正在举办“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成果展示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是展会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唯一企业和以承担全国同一种农产品市场交易为服务宗旨的唯一一家涉农企业,其打造的让“农民称心、消费者安心、政府放心”的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服务平台的供应链创新应用成果,引起了与会参观者的极大兴趣。图为参观者在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展区认真聆听讲解。 宋 鑫 摄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自1999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着力打造棉花交易、资金、物流监管、数据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我国棉花从种植、收购、加工、入库、检验、出库到纺织企业采购等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积极服务国家棉花宏观调控,服务棉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构建中国棉业新型生态圈。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委托,交易市场负责建设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信息平台。信息平台通过对植棉农户基础信息、种植面积、籽棉交售、皮棉加工和入库、质量重量公证检验、棉花出库流向跟踪等数据的实时或适时采集,形成了每一个棉包从轧花厂生成到纺织厂加工成纱的全流程数据链条,且数据之间可以相互逻辑比对、相互验证,有效保障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政府对新疆棉农实施精准补贴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到各方高度肯定。

  为实现对新疆棉农的精准补贴,需要采集棉农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植棉面积、联系方式、银行账号等在内的基础信息。为此,交易市场开发了新疆棉农基础信息采集系统,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审核、公示棉农基础信息并确认无误基础上,及时录入和自动上传。

  为实时采集轧花厂收购棉农籽棉的信息,交易市场开发了棉农籽棉交售信息实时采集系统。通过规范符合资格的轧花厂安装籽棉收购管理软件,并将该软件与棉农籽棉交售信息实时采集系统互联互通、自动上传,实现了包括重量、质量、结算价格、售棉货款等在内的棉农籽棉交售信息的实时采集。

  为实时采集轧花厂加工成包皮棉信息,交易市场开发了轧花厂成包皮棉条码信息管理系统和成包皮棉信息采集系统。条码信息管理系统为轧花厂加工出来的每一个棉包在线生成 “身份证”——条码,通过将条码悬挂或粘贴在棉包上,实现了每一个棉包都有一个身份证,相关信息能够实时自动上传至轧花厂成包皮棉信息采集系统。

  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工作中,为确保轧花厂加工成包皮棉数量和质量的真实性,相应建立了“专业仓储监管+在库公证检验”制度。该制度要求轧花厂将加工好的皮棉,须在规定时限内全部运送到政府部门验收合格的专业监管仓库接受在库公证检验。为此,交易市场开发了在库棉花库存管理系统,实现了存入专业监管仓库的每一个棉包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及时上传。同时,交易市场通过与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的在库监管棉花公证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了在库每一包皮棉公证检验数据的信息采集。

  2015年起,通过与有关机构和单位合作,交易市场实现了在库皮棉库存权利凭证(仓单)的电子化。目前,由交易市场确认有效的电子仓单已被棉花行业广泛接受,此举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棉花流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2008年,为解决新疆棉花远离主销区导致的运输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国家出台了出疆棉运费补贴政策。为此,交易市场先后接受财政部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和区财政厅委托,承担了出疆棉公路运输现场核查以及出疆棉运输补贴申报和审核系统的建设运维工作。通过参与上述工作以及与铁路运输部门的数据对接,交易市场实现了对每一包出疆棉花的信息采集。

  通过对新疆棉农基础信息、棉花籽棉收购信息、轧花厂加工成包皮棉信息、皮棉入库信息、公证检验数据信息、运输出疆皮棉信息、疆内企业用棉信息的实时适时采集,交易市场构建起了棉花从种植到收购、加工、入库、公检、出库等的全流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并形成了监管、信息追溯的闭环体系,大幅度降低了基层工作量,有效实现了对新疆棉农的精准补贴,同时,实现了“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2014年以来,新疆棉花占全国棉花产量的比重由59.68%上升至2018年的83.84%,新疆棉花产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改革成效远超预期。

  经过多年的开拓创新,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形成了“四大创新”特色——

  监管创新。交易市场建立的第三方监管体系实现了每一包棉花的统一投保、统一监管、统一出入库,纳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统一监管的棉花数量(每年2100多万包)已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5%以上,为棉花供应链的规范化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易创新。交易市场对接国内外棉花资源,先后推出竞买竞卖、网上超市、协商交易等多种交易方式,通过向买卖双方提供履约保障、资金收付、货权登记、仓单过户等服务,有力推动了我国棉花行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棉花流通效率。

  融资创新。交易市场借助自身完善的仓储监管、信息技术优势,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推出全程线上操作的网络融资平台,开启了棉花行业融资e时代,降低了融资成本,支持了中小涉棉企业发展,为服务“三农”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物流创新。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发展战略,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交易市场与乌鲁木齐铁路局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进出疆棉花运输“公路转铁路”。通过整合双方资源,优化办理流程,加快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铁路长途运输的市场竞争力。

  “四大创新”有力推动了全国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棉花”与“智能棉业”初具规模。交易市场通过自主开发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采集了覆盖种植、收购、加工、检验、入库、交易、运输、资金各环节的数据,实现了棉花产业的数字化;基于全国棉花产业数字化,交易市场研发了皮棉自动刷唛机、光电长度照影仪、智能快速杂质分析仪、短纤维率快速测试仪等高科技设备,开发了CAS配棉系统,推动了棉花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包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甘肃九省将推行棉花“专业仓储监管+在库公证检验”制度。此举将实现全国97%以上的棉花全产业链数据信息的采集,助推中国棉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

  在交易市场提供棉花供应链综合服务的基础上,201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成立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以供销e家为载体,围绕农产品上行,努力打造“农民称心、消费者安心、政府放心”的中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服务平台。

  2019年10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总社联合发文推动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并以供销e家为基础建设运营“扶贫832”平台。平台以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推动各级预算单位通过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通过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兑现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发奋努力、建功立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展望未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为中国棉业及农产品流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供销合作网)